出釣時間:氣溫高時早晚出釣,氣溫低時中午出釣,氣溫較為溫暖時全天均可出釣。 釣位選擇:不同季節的釣點選擇及釣深選擇有所不同,需靈活調整。 窩料選用:常用窩料有酒米、麝香米、五谷雜糧、顆粒餌等。 打窩技巧:打窩誘魚要虛實結合,等到發窩后再下竿,之后及時補窩。 餌料配制:據目標魚種及天氣選擇合適餌料,常見的有蚯蚓、玉米、紅蟲及商品餌料。 一、釣魚的技巧 1、出釣時間 (1)春釣:早春3月出釣時間不宜過早,一般上午8點后出釣為宜。仲春4月是釣魚的“黃金季節”,無論什么天氣都可以出釣。暮春5月上旬仍是釣魚的好時光,陰雨天更適合釣魚。 (2)夏釣:初夏是釣魚的好季節,但中午水溫較高,而早、晚氣候卻涼爽宜人,故宜早、晚釣。盛夏釣魚的最佳時間在下午3點至傍晚8點之間,早晨雖可釣魚,但可釣的時間太短。 (3)秋釣:初秋9月,早、晚氣候涼爽,釣魚最佳時間是上午6~9點。中秋10月,上午6~11點以朝陽釣為好,11點至下午6點釣陰涼處更佳。深秋11月,早上7點至下午5點均可作釣。 (4)冬釣:初冬季節應選擇風和日麗的天氣出釣,特別是晴天上午10點至下午3點在朝陽處下鉤。寒冬臘月,水溫非常低,此時魚多在深水處避寒越冬,因此必須選擇在深水處下鉤。 2、釣位選擇 (1)春季:春季越冬后的魚兒開始覓食,宜在較深水層、河流拐彎和草叢、沉積物的周邊選釣位,驚蟄后魚活動范圍和力度漸大,覓食欲望漸強,此時要改釣淺水層。 (2)夏季:夏季釣魚比較好的釣位是樹蔭下,樹蔭下的水溫稍低于其他水域,又沒有照在魚身上的輻射熱且水體的能見度又低于其他水域,魚往往會感到安全和舒適。 (3)秋季:秋季的天氣變化多端,魚浮頭現象又多于往日,選釣位難度相對較大,就正常氣候而言早晚不留邊、深淺蔭陽分段追、養精蓄銳在中午、日落前后上鉤勤。 (4)冬季:初冬選位和秋未大致相同,只是釣淺不釣深,釣陽不釣蔭,釣草洞不釣光水,窩點宜多不宜少,隆冬要找既避風又能藏魚的深水層或水草已枯萎的深水處。 3、窩料選用 (1)酒米:酒米是釣魚人最常用的窩料,對鯽魚、鯉魚、草魚、黃顙魚、鯰魚等都極具誘惑力,實際上酒米和蚯蚓也是絕配,但用量不宜過大,作釣前打上兩三把,魚口變慢再少量續窩。 (2)麝香米:麝香米是釣魚人常用的窩料,目標魚主要是鯽魚、鯉魚、草魚等,但用麝香米打窩時不宜打得過多,原因是麝香米的味道比酒米要濃得多,打窩時打多了很容易出現反作用。 (3)五谷雜糧:五谷雜糧是釣鯉魚、草魚最常用的窩料最經典的莫過于西部風旗下的老壇五谷雜糧,優點是廣譜性好、誘魚速度快、留魚時間長,釣前只需打上少許即可持續誘魚和留魚。 (4)顆粒餌:顆粒餌是釣魚人常用的餌料,尤其黑坑釣鯽魚幾乎都是用顆粒餌打窩,優點是更符合養殖鯽魚的攝食習性,缺點是誘魚速度可能不如酒米,原因是顆粒餌的穿透力不如酒米。 4、打窩技巧 (1)虛實結合:釣魚打窩誘魚要虛實結合,其中粉狀窩料為虛,顆粒狀窩料為實,有虛無實魚誘來后找不到吃的會離去,而有實無虛則發窩速度慢、誘魚聚魚效率低。 (2)靜候發窩:釣魚要等發窩后再下竿,發窩速度和魚情、天氣、季節、水溫有很大關系,例如夏季水溫較高時發窩速度比較快,冬季水溫偏低時發窩速度相對較慢。 (3)勤補窩子:釣魚窩子做好后并不是一勞永逸的,要勤補窩子,補窩子的量不需要非常多,但要勤補才能留住窩里的魚,若釣的是大魚一般上兩條后就要記得補窩子。 (4)打窩要重:釣魚最大的特點就是水廣魚稀、環境復雜,打窩量原則上是要重,只有重窩才能將大魚誘引過來并留在窩子,事實上打重窩也是釣魚大魚的基本技巧。 5、餌料配制 (1)鯽魚:鯽魚屬雜食性魚類,葷素餌皆食,葷餌常以蚯蚓為主,也吃紅蟲、肉蛆等,素餌可用米飯(粒)、胡豆粉、面粉、玉米等自制餌料,也可用野戰藍鯽、瘋釣鯽等商品餌料。 (2)鯉魚:鯉魚主食素餌,少吃葷餌,素餌以馬鈴薯、嫩玉米粒、剛干漿的小麥粒、酒泡脹小麥、嫩玉米粑等為主,葷餌用大紅蚯蚓、天蠶、地蠶、菜青蟲等,其他葷餌基本不食。 (3)草魚:草魚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魚苗階段攝食浮游動物,幼魚期兼食昆蟲、蚯蚓、藻類和浮萍等,體長約達10厘米以上時完全攝食水生高等植物,其中尤以禾本科植物為多。 (4)鰱魚:鰱魚屬于典型的濾食性魚類,終生以浮游生物為食,在魚苗階段主要吃浮游動物,長達1.5厘米以上時逐漸轉為吃浮游植物,對酸味食物很感興趣,對糟食也非常有胃口。 (5)鯰魚:鯰魚是肉食性魚類,捕食對象多為小型魚類,如餐條、鯽魚、鰕虎魚、麥穗魚、鯉魚、泥鰍等,也吃蝦類、水生昆蟲等,不吃素餌,釣鯰魚可用大黑蚯蚓、禽畜內臟等。 (6)黑魚:黑魚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且較為貪食,不吃素餌,釣黑魚可用蚯蚓、小青蛙、小活魚、小河蝦、泥鰍、蜂蛹等,也可用禽畜等動物的內臟,還可用雷蛙等擬餌路亞黑魚。 6、漂相解讀 (1)黑漂:黑漂別稱悶漂、拉漂,特征是整個浮漂都被拖入水中,釣魚時出現這種漂相要么是小魚鬧窩,要么是個體大且吃餌兇猛的魚在吃餌。 (2)頓漂:頓漂別稱頓口,特征是浮漂到位后出現有力下頓動作,小的可能不到小半目,大的可到1~2目,早春和冬釣時頓漂抬竿中魚率極高。 (3)頂漂:頂漂別稱送漂、抬漂,特征是浮漂到位后出現上浮動作,小的可能上浮小半目,大的可上浮1~2目,尤其是釣鯽魚時最常出現頂漂。 (4)點漂:點漂的特征是浮漂上下輕微跳動或晃動,出現點漂是魚觸碰釣餌的信號,表明魚已經發現釣餌且可能要吃鉤,此時要隨時準備抬竿。 (5)斜漂:斜漂的特征是浮漂先點動再沿水面邊傾斜邊下沉,此時抬竿中魚率極高,這種漂相一般是草魚和青魚且下沉速度越慢個體往往越大。 (6)搶漂:搶漂的特征是釣餌剛一落水浮漂就被拖走,出現這種漂相通常是白條、翹嘴等上層魚類在搶食餌料,但也可能是鯰魚等兇猛的魚類。 7、溜魚技巧 (1)繃:大魚上鉤后繃緊竿線是一種后發制人的手段,特別是對那些狡猾的魚“打樁”時用得最多,因不知水下的魚到底有多大,沒有明確的情況下“繃”自然是最有效的方法。 (2)橫:大魚上鉤后仗著體壯力猛,根本不會將鉤線當作一回事,此時提竿極易造成線斷魚跑,最好的辦法是立即橫竿切角,左右揮轉,盡量降低人、竿、魚三者之間的高度差。 (3)移:大魚咬鉤除了向正面逃竄外,還會左右斜向突竄,釣魚人在運竿的同時要順著魚的拉力往前位移,利用魚竿的彈力和人自身的重力來給魚兒施壓,以消耗魚的抗爭力量。 (4)牽:大魚上鉤后在外逃不成的情況下可能突然掉頭向岸邊回竄,這種情況下除了將竿線繃緊之外要立即迅速向左或向右閃身,避其鋒芒,斜向牽引,使魚在近岸時橫向游動。 (5)讓:被釣住的魚會使出各種逃生技巧拼命掙扎,釣魚人要學會“讓”,正所謂讓一步海闊天空,一定要避其鋒芒,順勢讓力運用得當能使魚用不上力,轉不開身,任人擺布。 (6)挑:魚在水下老往一個方向或一個地方硬竄可能是這個地方有障礙物或地形比較復雜,此時要迅速作出判斷并用柔力往上挑魚竿,迫使魚兒上浮,以免迂回鉆底或刮斷釣線。 (7)起:起魚時要順勢往上起,魚未遛乏不可急于起魚,不能心急,要進退、松緊有度,一般情況下魚在底層與人大戰后力量已損耗了大半,只要能出水露面就完全能將其制伏。 二、釣魚要用到哪些工具 1、魚竿 (1)魚竿是釣魚最基礎的工具,一支合適的魚竿能給釣魚人帶來更好的釣魚體驗。 (2)從用途上看有手竿、海竿、路亞竿等,從材料上看有玻璃纖維竿、碳素竿等,從價格上看有幾元至數萬元不等,選擇魚竿不但要考慮作釣環境,還要綜合對比魚竿的性價比。 2、魚線 (1)魚線是釣魚最基礎的工具,主要有尼龍線、大馬力線、碳纖維線等,其中尤以尼龍線應用得最為普遍。 (2)在傳統釣中一般是單線通鉤,而臺釣中魚線分子線和主線兩個部分,子線連接兩枚魚鉤,主線連接竿稍,子線和主線之間靠八字環或快速子線夾連接。 3、魚鉤 (1)魚鉤是釣魚最基礎的工具,主要有伊勢尼鉤、袖鉤、伊豆鉤、海夕鉤、新關東鉤、溪流鉤等。 (2)不同魚鉤適宜垂釣的魚種不同,釣魚時要根據魚情選擇魚鉤,例如伊勢尼鉤適合釣草魚、鯉魚、青魚等大個體魚類,而袖鉤則適合釣鯽魚、白條等小個體魚類。 4、魚餌 (1)魚餌是釣魚最基礎的工具,從來源上看有自然餌、商品餌等,從葷素上看有葷餌、素餌等,從味型上有香餌、腥餌、甜餌等。 (2)魚情和季節等不同餌料選擇也不同,例如釣鯽魚要用蚯蚓或香腥餌,釣鯉魚要用嫩玉米或甜香餌,而釣鰱魚和鳙魚則要用酸臭餌。 5、浮漂 (1)浮漂是釣魚最基礎的工具,主要作用是傳遞魚吃餌的信息,從用法來看有立式浮漂、七星漂等,從適宜場景來看有普通浮漂、夜光漂等。 (2)在不同水情和時間釣魚要選擇不同的浮漂,例如釣草洞或特淺水區要用七星漂,而晚上夜釣則要用能發光的夜光漂。 6、鉛墜 (1)鉛墜是釣魚最基礎的工具,主要作用是釣魚人借助它的重量把鉤餌拋到釣點,鉤餌入水后又靠它的重量來平衡釣組,尤以臺釣時對鉛墜的要求最高。 (2)例如釣魚人可修剪鉛墜和拉動浮漂來調整餌料在水底的狀態,事實上利用鉛墜平衡釣組也是臺釣的精髓。 7、抄網 (1)抄網是釣魚最常用的工具,通常由網兜、框架和手柄組成,主要作用是釣魚時將吃鉤的魚抄上岸。 (2)例如釣到小魚時釣魚人可直接將魚拉到岸上,但釣個體較大的魚時生拉硬拽的結果往往都是斷線跑魚,此時一定要用抄網抄住魚并迅速將抄網向岸邊拖拉。 8、魚護 (1)魚護是釣魚最常用的工具,主要作用是裝釣到的魚并確保釣到的魚不會很快死亡,最原始的魚護是竹制的魚簍、笆籠等,現在基本都是用多股尼龍線編織成的網兜。 (2)但不管是哪種魚護最基本要求都是魚兒易進護、安不易跑魚、魚兒存活率高、攜帶方便。 |
Powered by www.suwenbencao.cn 釣友分享網站!2024/08/01 © 2001-2024 釣魚網 Inc. 中國釣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ICP證:粵ICP備7758521號